安化军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00节,风雨大宋,安化军,书盟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况下,第二天就能有模有样地写出策论来,而且立论有据,是非常难得的。
用这种办法考试招人,实际上是刘几降低难度,想多招些罢了。大部分读书人,拿到那三本教材之后,根本就不知道里面说的是什么,做什么用。用书里的知识写策论,大多部牛头不对马嘴。大部分人都是按着自己理解,从书里摘些词句进去,表示看过书了。
孟学究的策论里,说的不一定就对,但基本逻辑是从书中来的。一看就知道,仅用一天时间,他就大致知道了三本书中的内容。书中的基本原理,大致掌握。这种能力是所有考生中惟一的一个,除他之外再无别人。所以温靖看重,刘几也觉得甚是惊奇。
想了又想,刘几道:“一次考试,许多事情还看不出来。这样吧,此事不必过分声张,让这个孟党先入军校,进指挥官的序列。且看他学的怎么样,我以后自有安排。”
温靖叉手称是。
孟学究与一众学员一起,站在院子里,直到身子被冷身吹得麻木了,才看见温靖陪着一个武将从里面出来。那武将不怒自威,自有气度,一看就不是普通人。
刘几在众人面前站定,道:“朝廷养兵百万,禁军八十余万,多少年来,却不能御外辱,至今不改不足以当大任。数年之前,杜太尉曾在随州练军,而后以三万余兵马,救唐龙镇,开拓数千里河曲路,又恢复西域,未逢一败。其练兵之法,甚得朝廷认同。此间设军校,便是依当年太尉之法练兵,可以为军官的人入军校学习。招你们来,便就是入军校中,学两三年,可以补入军中为将。”
说到这里,刘几的目光扫过众人,看到孟学究,好似停了一下。
清了清嗓子,刘几又道:“我话说在前面,入了军校,并不表示你们一定能学成。军校之中,每隔几月总有考试。要想学成,最后必须考过。若是过了三年,还一无所成的,就不能做军官了,只能回到你们家乡去。入校之后,你们要勤学勤练,不要辜负了朝廷的期望。”
众人急忙一起行礼称是。
刘几道:“明日自有军校的人来,把你们领入城外的军校中去。前三个月,便如士卒一般,先练如何作战。当然,要求不似士卒那样高,你们毕竟不同。但是,也不能太差,实在做不到的,也就只能回家去了。三个月后,再进军校学习。以后如何,就看你们各人的造化了。”
第章 难题
京城樊楼的一间小阁子里,杜中宵、韩琦、富弼、包拯、赵滋和杨文广坐在桌旁,正饮酒吃菜。
酒过三巡,包拯道:“我们现在朝里为官,这样私下聚在一起,岂不惹人非议?”
杜中宵道:“中丞不必担心,我们相聚的事,圣上知道。而且这一次,是圣上特意吩咐我和韩相公一起,请诸位来饮一杯酒。除了叙叙旧,也议一议接下来与契丹的事。”
包拯奇道:“圣上最忌官员朋党,怎么有这种事?”
韩琦叹了口气:“与契丹的使节谈不拢,一直过了年,他们都没有上殿面君。不似往年,契丹今年没有再派使节来,而且拒绝了本朝使节。两国的关系,明显断了。”
澶州之盟宋朝和契丹相约为兄弟之国,两国的往来,除了国家关系,还有皇室的这一层兄弟关系在内。每到元旦、皇帝和太后寿辰,双方都会互派使节。今年契丹的太后故去,没有报丧,而且拒绝了双方互贺元旦,显然关系破裂。
朝中官员议论纷纷,虽然也有官员不以为然,但更多的官员认为,澶州之盟保证了北方六十年的和平,一旦断绝非常可惜。或者说,现在朝中对契丹主战主和两派,争论得非常厉害。
河曲路出来的官员,明显被皇帝认为是主战派,试探杜中宵和韩琦,看他们的态度。其实这些官员私交不深,更加算不上一派,哪里说得清?今天大家聚在一起,就是看能不能统一意见。
富弼道:“今年两国不通使节,六十年兄弟之邦,眼看断了。到了明年,只怕就要兵戎相见。有的官员想建功立业,有的官员则担忧害怕,朝中难免人心惶惶。圣上现在还没有拿定主意,是以让我们聚在一起,商量出个对策,以为参考。”
包拯道:“其实自杜太尉入枢密院,全军整训,便就摆明了,不会跟契丹再和平下去。只是没有人想到会这么快,都以为总要数年之后。突然之间雄州打了一仗,许多官员自然慌了。”
杜中宵道:“中丞说的是。其实从整训开始,满朝文武都知道,整训完的时候,就是与契丹开战的时候。不过,大家都认为,整训总要几年,不会立即开战。现在突然契丹断了使节,所有人都慌了。不过反过来想,满朝文武都知道此事,契丹又怎么会不知道?他们怎么会再等几年?”
包拯点了点头:“不错,这种人人皆知的事情,怎么可能瞒过契丹?太尉以为,此事是契丹故意如此?并不仅仅是因为雄州那一场战事?”
杜中宵点头:“与雄州一战有关,但不仅仅是因为那一战。契丹两帝争立,打了五年,按说他们也要休养生息。不久前契丹太后故去,洪基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